一提李嘉诚,大伙都知道是香港老牌首富,一辈子打拼出来几千亿的资产,那真是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
可如今他都97岁高龄了,再多的钱对他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外界关于李嘉诚何时退休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如今表面上他已交棒,实际上却是“退而不休”。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令这位商业巨头最难以放下的,似乎并非千亿资产的变动,而是他那两个年近60岁的儿子,这是为何?
2909亿身价也救不了两个儿子
李嘉诚都已经97岁的高龄了,放在普通人身上,这把年纪都已经在享儿孙福了,可是李嘉诚现在还在一线努力奋斗。
或许是因为李嘉诚自己太过努力了,所以对比之下他的两个儿子就显得太过平常。
但是李嘉诚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却饱受争议,包括计划将43个港口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以及清空上海和黄药业的股权,都像是在为一个失衡的未来做着无奈的风险对冲。
他一生精于计算,却似乎算漏了人性的复杂。
大儿子李泽钜曾经是父亲最完美的复刻品,他顶着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硕士的光环,21岁便加入长江实业,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还在不同部门之间轮岗,踏实地学习着公司的运作逻辑。
1986年,年仅22岁的李泽钜被派往加拿大温哥华,主持世博会旧址的开发项目。
年轻的李泽钜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他提出的“万博豪园”方案,巧妙地结合了高端住宅与商业配套。
他亲自参与设计,严格把控质量,并创新地推出了“先体验后购买”的销售策略。
最终,“万博豪园”项目销售一空,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让李泽钜在集团内部一战成名,彻底站稳了脚跟。李嘉诚对此十分满意,曾公开称赞他“像我年轻时,敢闯敢拼”。
但是转折来了,1996年5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绑架案彻底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李嘉诚在未报警的情况下,冷静地支付了10.38亿港币的巨额赎金。最终,李泽钜虽然平安归来,但是这件事却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从此,他的性格变得极其谨慎与保守。开会时,他不再与父亲争辩,安保级别骤然提升,身边常年跟着25名保镖,出入乘坐防弹车,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2018年,李嘉诚正式将长江实业的控制权交给了他。但被阴影束缚的李泽钜,只是守着庞大的家业不敢有丝毫大动作,一切以求稳为先。
去年,一家内地AI公司寻求合作,计划共同开发工业智能系统,李泽钜却以“风险太大”为由拒绝了。
结果,这家公司转而与他的竞争对手合作,短短半年就赚取了20亿。
李泽钜如今的管理状态是无大错也无新动静,他不敢涨香港新楼盘的价格,也不敢翻新内地的旧项目,只是紧盯着财务报表,确保数字不会出现亏损。
两个极端
福布斯曾经评价李泽钜,像一只精密的钟表一样管理着公司,看着是精准无误,但恰恰缺乏了父亲那种打破常规的勇气。
反观次子李泽楷,他与哥哥的保守形成鲜明对比,一度被外界描述为另一个极端。
他的绯闻似乎总比他的生意更引人注目。
但实际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技天才”。年轻时的他性格叛逆,不愿接受父亲的安排,向父亲借钱后便独自跑到美国硅谷创业。
1990年,他成立了卫星电视公司,通过与MTV等知名频道合作,迅速打开了亚洲市场。
1993年,他以9.5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给新闻集团,短短三年便净赚8亿美元。
2000年,他创办盈科电讯,并斥资130亿美元收购了香港电讯,完成了当年亚洲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之一。
李嘉诚一度对他寄予厚望,高兴地认为他能闯出一条新路,甚至公开说他“本事比我还大”。
可惜好景不长,盈科电讯的扩张因管理层分歧和市场误判陷入困境,股价暴跌,亏损扩大。
这次危机暴露了李泽楷在企业长期运营和风险把控上的明显短板,最后还是李嘉诚调动家族资源为他填补亏损,才助他渡过难关。
事业有了起色后,他的心思却更多地放在了谈情说爱上,显得有些“不务正业”。
从与梁洛施公开恋情,为其生下三个儿子后支付5亿分手费,到后来与TVB小花林宣妤交往生下一对龙凤胎,再到与港姐季军郭嘉文低调相处多年,他的感情生活丰富多彩,却从未将任何一位伴侣正式纳入家族。
去年,李嘉诚想让他接管集团的科技投资板块,他却把钱投给了几个网红公司,半年就亏损了数亿。
为此他与父亲大吵一架,声称“你不懂年轻人的市场”。快60岁的人,依旧心不在焉,在董事会上当着父亲的面刷手机新闻,对家族的“老掉牙业务”不屑一顾。
生命的赛跑,失算的布局
其实李嘉诚最初为两个儿子规划的继承路径,是一守一攻,相得益彰,他希望李泽钜能稳固公司和家族的根基,而李泽楷则能开疆拓土探索新的商业版图。
但是这个完美的设想,最终被两个走向极端的儿子彻底打破了。
李泽钜的过度保守让庞大的商业帝国错失了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风口,陷入了增长停滞的困境。
而李泽楷的过度冒进,则不断地损耗着家族积累下的资本与声誉,这种家族内部的继承困局,很快便外溢为一场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
面对这种停滞和崩盘并存的局面,97岁的李嘉诚不得不亲自下场,进行最后一搏。
他抛售巴拿马港口90%的股权,套现了1380亿元,计划出售43个港口给贝莱德集团,这些举动自然引起了国内巨大的争议。
他被质疑“商人没有祖国”,甚至遭到港澳办和《大公报》的点名批评,曾经的“爱国企业家”形象受到重创。
外界或许无法理解,但这些看似无情的商业决策,更像是一位年迈家长在确认两个儿子都无法驾驭这个复杂帝国后,被迫采取的资产保全方式。
李嘉诚曾感叹:“创业难,守业更难。”他用一生积累的2909亿港币,却买不来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也留不住无情流逝的时间。
如今,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常常对着儿子们的报告叹气。
这位撑了一辈子伞的商业巨人,终究发现,有些路,儿子们必须自己走,而能驾驭财富的,从来不是财富本身,而是人。
这或许就是他晚年最大的挑战与无奈。